Ideal Bike第一季營收驟降

Ideal Bike第一季營收驟降
Ideal Bike Corporation總部位於台中市梧棲區。照片來源/Jo Beckendorff

台灣,台中-繼台灣兩大自行車龍頭Giant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和Merida Industry Co. Ltd.發布今年Q1財報後,第三大廠Ideal Bike Corporation跟進。這些數據顯示,製造商仍陷在全球庫存過高及供應商訂單減量的問題中。

根據該廠今年Q1財報,Ideal Bike營收新台幣6.27億元,較去年同期大減39.9%。此為納入當前2023年Q1營收10.4億元,而非去年首次公布的11.1億元。

淨虧損減少

毛利3,273萬元,年減62.2%。營業損失4,480萬元,淨虧損2,136萬元。相較之下,去年Q1營業損失6,201萬元,淨虧損5,177萬元。

由於德國主要客戶Advanced Sports GmbH(旗下品牌有Breezer、Fuji和SE Bikes)破產,位於波瀾庫特諾(Kutno)的子公司Ideal Europe Sp. zo.o.最終不得不吸收損失,金額未公開,當時Ideal Bike仍估計虧損約為700萬美元。無論如何,Ideal Bike客戶Advanced Sports在2023年底至2024年初順利完成重組程序後已回到正軌。

去年VanMoof宣布破產亦對Ideal Bike造成財務上的額外負擔,香港子公司VanMoof Asia Ltd.清算不只波及Ideal Bike一間公司,還有其他台灣製造商同樣受到影響。Ideal Bike第一季數據未提及虧損範圍及其處理方式,因此對Q1同比結果的影響僅為推測。

續課5年的最終反傾銷稅及反補貼稅將依各公司而異。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中文部份

歐盟續課中國電動自行車反傾銷稅5年

比利時,布魯塞爾(BRUSSELS)-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以下簡稱執委會)於上週宣布,針對中國電動自行車續課反傾銷與反補貼雙稅,期限再延長5年。該會決定對各公司適用個別反傾銷稅率,稅率從9.9%(Giant Electric Vehicle)至70.1%(未配合調查公司)不等。

新《電池法》第11條規定中,電池拆卸及更換相關要求將自2027年2月18日起實施,即新法規上路42個月後生效。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中文部份

歐洲新《電池法》第11條規定最新指引

比利時,布魯塞爾(BRUSSELS)-隨歐盟新《電池法》(Batteries Regulation)於2023年8月上路,自行車產業對於其中關於可維修性的第11條規定格外關注。歐盟執行委員會(以下簡稱執委會)現已發布指引,以促進落實該法規,並針對廣受討論的單顆電芯更換議題提供進一步說明。

根據出口數據顯示,台灣2024年電動自行車產量大幅縮減。照片來源/Bike Europe
中文部份

2024年台灣電動自行車出口量縮減47%

台灣,台北-根據初步海關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在2024年出口的電動自行車數量減少47%。一年內僅出口近36.5萬輛,為2018年以來的最低紀錄。出口值亦同比減少43%,顯示供應鏈的經濟影響仍持續發酵。

比利時產業協會Traxio-Velo秘書長Paul Glorieux表示:「租賃業推動比利時市場成長。」照片來源/Bike Europe
中文部份

比利時產業協會Traxio-Velo:不當管理導致庫存過高,非市場問題

比利時,科特賴克(KORTRIJK)-在眾多企業陷入財務困境又面臨需求疲軟的歐洲市場當中,比利時是否為最有前景的市場?比利時產業協會Traxio-Velo秘書長Paul Glorieux在發布2024年市場數據時表示:「2024年對自行車產業來說並非危機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