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自行車產業反對非法改裝並呼籲維持現行法規

電動自行車產業反對非法改裝並呼籲維持現行法規
網路上可以輕易查詢到購買改裝套件的通路、軟體設定微調或更改電動自行車設定等資訊。照片來源/CitizenCycle

比利時,布魯塞爾(BRUSSELS)- 歐洲自行車產業協會於聲明中寫道:「在公共道路上騎乘改裝電動自行車可能導致嚴重的法律後果。」該協會旗下的各國單位及企業一致反對為提升最大輔助速度,以任何形式改裝電動自行車及電動自行車系統。

在歐洲,改裝電動自行車來提升速度非常普遍,原因不僅是消費者對於產品性能不滿意,更關鍵原因為改裝很容易。網路上可以輕易查詢到購買改裝套件的通路、軟體設定微調或更改電動自行車設定等資訊。業界早前呼籲過要禁止改裝,或至少提高改裝難度,部分系統供應商亦針對產品做出調整,不過仍有廠商未採取行動。因此,消費者依然可以輕易購買電動自行車,並透過網路取得改裝資訊。

強制配戴安全帽提升道路安全

隨電動自行車普及,該產品已成為歐洲街道常見的交通工具,許多自行車社團和提倡組織皆呼籲政府加大對城市基礎設施的投資,以改善騎乘安全,同時推廣以自行車替代汽車。這些發展讓電動自行車成為關注焦點,不過也引來反對聲浪。

當街上有這麼多違法電動自行車,甚至未達歐盟法規(EU) 168/2013和EN 15194:2017標準對於最低產品責任要求的情況下,為何還要投資相關基礎設施?反對者已呼籲實施額外措施,如強制佩戴安全帽或設立最低騎乘年齡限制,以改善道路安全。

維持現行法規

若電動自行車符合168/2013及EN 15194標準要求,根據歐盟道路交通法,該產品便被視為自行車。電動自行車使用者無需投保機動車輛強制險、申請牌照或持有駕照,且可合法使用自行車道。CONEBI主張,若希望電動自行車使用者能夠和其他自行車使用者享有相同的權利和自由,維持現狀才是符合所有人的最佳利益。

CONEBI於最新發布的聲明提及:「透過改裝套件提升功率輸出和超過設計的最高限速、竄改馬達設定,或將馬達改為越野模式,將導致電動自行車變成機動車輛。擅自修改電動輔助自行車(EPAC)屬違法行為,且會危及整個自行車行業。改裝EPAC將影響車輛安全,因為電動自行車及其零件(含煞車及車架)並非以連續更高速騎行來設計。這對改裝車使用者和其他道路使用者形成巨大風險。」

電動自行車供應商的角色

CONEBI於聲明文件中呼籲,使用者應負起責任、遵循相關法規,並強烈反對非法改裝自行車的行為。其寫道:「確保電動自行車(如最高限速25公里/時的電輔車)在未來保持被歸類為自行車,並享有相應權利及義務這點非常重要。」

其聲明續述:「整個自行車界必須維護這個現狀,使用者才能繼續享有電輔車帶來的便利。我們成功在歐盟電動自行車法規EN 15194:2017中明確納入防改裝要求,也很高興看到電池及系統製造商不斷努力更新防改措施。」

美國2024年自行車進口總額下降,僅略高於10億美元。相較之下,2022年疫情爆發期間的「高峰」略高於20億美元。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中文部份

2024美國自行車進口量回升但變數仍在

美國,華盛頓州(WASHINGTON)-在全球面臨關稅角力與貿易摩擦之際,2024年的美國自行車市場傳出好消息。美國海關最新數據顯示,該國常規自行車進口量自2021年驟降之後,再次回升。不過,由於中國為美國市場最大供應國,市場仍充滿變數。

Accell Group完成資本重組計畫。照片來源/Accell Group
中文部份

Accell Group完成資本重組程序後踏入新階段

荷蘭,海倫芬(HEERENVEEN)-Accell Group於去年11月獲得主要利益相關者的支持後,已完成資本重組程序。在該集團與多數利益相關者達成協議後,英國法院於2025年1月23日舉行聽證會並批准進行該項重組計畫,該計畫於上週正式完成。

根據ICC仲裁院的決定,Scott Sports Group創辦人Beat Zaugg將把他在「自己的寶貝」持有的少數股份出售給主要股東Youngone Corporation。照片來源/Jo Beckendorff
中文部份

ICC裁決:Beat Zaugg將轉讓其Scott Sport股份給Youngone

法國,巴黎(PARIS)-根據瑞士多家媒體報導,國際商會(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簡稱ICC)位於巴黎的仲裁院就Scott Sports SA(或Scott Sports Group)所有權問題做出裁決。根據2月6日的裁決結果,仍為該公司共同所有人的Beat Zaugg,將把他在公司的47%股權轉讓給主要股東Youngone Corporation。

東南亞的自行車行業並非首次被指控涉及勞工剝削問題。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中文部份

法媒《世界外交》描繪台灣自行車行業黑暗面

台灣,台中-經常造訪台灣自行車工廠的人會注意到,有許多來自菲律賓、越南、泰國或印尼的技術工人,因此廠內通常具備多語言標示。法國媒體《世界外交》(Le Monde Diplomatique)一篇近期報導指出,他們發現台灣自行車行業存在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sation,簡稱ILO)標準所判定的強迫勞動指標。